陸游護送侄子陸綽去吳興山中的佛庵。陸游跟傅姓庵主聊起天:“四川崇慶的薏米很好,又白又大,樂山的干木耳也好,泡發(fā)了比肉還厚實。二月中旬浴蠶的時候,野豌豆苗剛發(fā)芽,五月小麥熟了,野蠶豆也就老了。峨眉山的龍鶴菜做湯特別香;棕筍煮酸菜,花苞里的細子像魚籽。不說面條和蓋飯,我最喜歡的,還是紅糟肉配菜粥。”彼時的佛庵,只供應白粥,連蔬菜和鹽都沒有。庵主卻聽得津津有味,就差流一地口水;兩個糟老頭子,卻聊出了一幅口舌生香的畫面。吃貨間的惺惺相惜,不過如此。
陸游42歲時,因為“發(fā)表不同政見”,主張對金用兵,被彈劾罷官。三月,離開南昌,回到山陰老家,以務農為生。陸游寫信給陳兄:“敢誓糜捐,以待驅策”,愿意參加抗戰(zhàn)大業(yè),粉身碎骨在所不辭。然而他萬萬沒想到,12月6日,他被任命為夔州(今重慶東北部奉節(jié)一帶)通判——從鎮(zhèn)江到南昌,由南昌到夔州,官職沒變,就是路越走越遠。
陸游攜一家老小,從臨安到夔州,足足走了一百六十天。路途遙遠,他沿途欣賞了了山山水水、人文風景,心情也并沒有好一些。在巴東,他說“使人悵然,始有流落天涯之嘆”,路過三峽,他寫了“……故鄉(xiāng)回首已千山,上峽初經第一灘,少年亦慕宦游樂,投老方知行路難?!?/section>作為知識分子,陸游此時談杜甫,其實也是談自己:“少陵非區(qū)區(qū)于仕進者,不勝愛君憂國之心,思少出所學佐天子,興貞觀、開元之治,而身愈老,命愈大謬……”陸游從“小李白”逐漸向杜甫靠近。和詩文風格轉變相伴的,是四川的廣闊天地。原本在南鄭積極準備收復失地的王炎被調回臨安,第二年即被罷免。已經從政十五年的陸游一眼就參透了其中的玄機。皇帝的詔書下來:“各與轉一官資?!标懹我矎哪相嵡熬€轉到成都,官銜是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。這是一個空銜,正如他自己所說“冷官無一事,日日得閑游”。閑下來怎么辦?徜徉于酒肆和歌院之外,陸游的飯食也頗為講究:“東門買彘骨,醯醬點橙薤。蒸雞最知名,美不數魚蟹。輪困犀浦芋,磊落新都菜……”。醯醬,是一種稀薄的醬;橙薤就是橙皮和藠子,配起來就是南宋的蘸料。
南門買濁酒,酒沫甜潤喉。東門買豬排,蘸醬很入口。先不說魚蟹,蒸雞名最優(yōu)。犀浦的芋頭圓滾滾,新都的蔬菜鮮嫩嫩。陸游雖然也有宴會參加,但經濟條件所限,在家素食居多。在這首詩的結尾,陸游不說買不起肉,而是說怕破戒、自己牙齒松動、怕飲食中毒等,還是吃素好,“無病亦無債”。(《飯罷戲作》)陸游雖然一直小毛病不斷,但活到85歲,有沒有秘訣?我覺得是有的。比如“風爐歙缽生涯在,且試新寒芋糝”、“秋葉漸長饑作祟,一杯山藥進瓊糜”……東歸以后,他還邊吃薺菜粥邊懷念四川:“薺糝芳甘妙絕倫,啜來恍若在峨岷”。四川土地肥沃,氣候溫和濕潤,適宜蔬菜生長。成都新津的韭黃:“新津韭黃天下無,色如鵝黃三尺余”??吹竭@句,多想來道韭黃海帶酸湯,簡直就是解膩消食必備呢。四川境內河流縱橫,雅礱江、大渡河、岷江、嘉陵江、沱江、赤水從南北兩側匯入長江,滔滔滾滾,還有若干小河,滋養(yǎng)了很多種名(hǎo)貴(chī)的淡水魚。陸游獨愛丙穴魚:“堆盤丙穴魚腴美”。魚尾謂之丙,“穴口向丙,故曰丙穴”。所謂丙穴魚,就是四川雅安的雅魚,其肉質細嫩,全身僅頸椎刺一根,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。直到今天,砂鍋雅魚也是當地名菜,除了魚本身,還要加入雞骨、雞肉、熟豬肚、豬心、豬舌、火腿等小火慢煨而成。順便說一句,滎經當地的砂鍋也非常有名。
陸游《思蜀》詩中有:“玉食峨嵋栮,金齏丙穴魚。”齏(jī),是古時比較常見的烹飪方法,就是把蔥姜蒜韭和肉菜等一起搗碎,陸游在山陰時,也有“斫膾搗齏香滿屋”的詩句?!段淞峙f事》曾有“糟瓜齏”、“淡鹽齏”等。金齏,懷疑是橙皮醬,用來蘸魚吃。如何判斷自己吃的雅魚是不是陸游同款?正宗的雅魚魚頭有一塊魚骨酷似一把寶劍。“太白十詩九言酒,醉翁無詩不說山”。李白自稱酒仙,陸游自稱醉翁。陸游在四川多次參加宴飲活動,為什么?因為不得志、不開心:“前年膾鯨東海上,白浪如山寄豪壯。去年射虎南山秋,夜歸急雪滿貂裘。今年摧頹最堪笑,華發(fā)蒼顏羞自照。誰知得酒尚能狂,脫帽向人時大叫?”
宋代四川釀酒業(yè)的發(fā)達,從陸游的作品里可見一二:
在成都:“南市沽濁醪,浮蟻甘不壞”;
在閬中:“挽住征衣為濯塵,閬中齋釀絕芳醇”;
在蒼溪:“最憶蒼溪縣,送客一亭綠。豆枯狐兔肥,霜早柿栗熟。酒酸壓查梨,妓野立土木”;
在眉山:“玻璃春滿玻璃鐘,宦情苦薄酒興濃”;
在郫縣:“赪肩郫縣千筒酒,照眼彭州百馱花”;
在榮州(今自貢榮縣):“鵝黃名釀何由得,且醉杯中琥珀紅”;
在邛州(今邛崍):“一樽尚有臨邛酒,卻為無憂得細顏”
……
詩歌就像南宋時的朋友圈,記錄了陸游沿途的吃吃喝喝。說到吃魚,金宮在這方面可是下足了功夫,對魚調料進行了千百次的打磨錘煉。生產出了滿足不同多種口味需求的復合型魚調料。
有人說:味道對于人類來說,是一種記憶的載體,每個人的一生中,都擁有許多與味道有關的回憶。
在這里,小編用味道來檢驗美食,不訴過往,只談美食。
美食第一味境界:風味。
美食第二味境界:美味。
美食第三味境界:回味。
美食第四味境界:夠味。金宮藤椒魚,既有其風味,又足夠美味,讓人良久有回味,始覺鮮如斯!那抹清香環(huán)繞舌尖,麻入心,沁香入脾,久久不散!這人間三味的加成,就成就了第四味:夠味!
所謂夠味,就是你要的風味、美味、回味,統(tǒng)統(tǒng)都有,夠味是對人間煙火最誠摯的肯定,是對美食“啊,好滿足!”自然而然的感嘆回應!